全本阅读

字:
关灯 护眼
全本阅读 > 朱允熥朱元璋 > 第441章 监国太孙!(求月票推荐票)

第441章 监国太孙!(求月票推荐票)


  庆童微微一愣,“殿下所说的……是,奴婢遵命!”
  殿下不喜欢缠足的女子?
  还是迎和陛下对马皇后的感情,也想选一位天足的女子?
  来不及不想,就听朱允熥道:“庆公公,这份名册你带回去吧,寻常百姓家都是父母长辈做主,婚姻大事岂能照着自己的意愿,太孙妃的人选,理当也要有皇爷爷做主才是。”
  李福机灵的拿起名册,递给了庆童。
  这一下,就等于把皮球踢给了朱元璋。
  既然按照名册上来选,也想不出来称心如意的,还不如交给朱元璋,也能体现自己的顺从和孝道。
  同时,照自己都这么懂事孝敬了,那作为长辈如果再按照自己的意思一意孤行,丝毫不顾及晚辈的感受,那就有点儿不近人情了……
  所以当朱元璋在谨身殿,看到庆童把名册拿回来的时候,就知道应该是有些棘手了!
  让自己做主,还怎么心安理得的按照自己的意思来?
  所以他狠狠的瞪了庆童一眼,“他让你拿回来你就拿回来呀?咱作为长辈,还能不顾孙儿的感情?
  他让你拿回来就是把这个难题交给咱了,你怎么就不明白,你这不是让咱为难吗!”
  庆童露出一脸委屈的模样,默默的也不敢说话。
  皇太孙让拿回来,我敢不拿吗!
  真当您的孙儿好惹啊!
  “他就让你拿回来了?说什么了没有?”
  庆童乖乖的把朱允熥让朱元璋做主的意思说了一遍,又把缠足的事说了。
  对此朱元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,马皇后就是没有缠足,而且经过多年打仗,百姓生活困苦,缠足之风到这个时候其实是有些“没落”的。
  此时,大明大多数的女子都没有缠足。
  对于朱元璋本人来说,他从一个草根逆袭成为皇帝,对于一些喜好还是很朴素的,他也不喜欢缠足的女子。
  裹脚,相传开始于南唐后主李煜,也有人说开始于北宋,不过在明朝之前,缠足只是一些贵族“圈子里游戏”。
  南宋晚期权相贾似道有诗歌《论腿》“大腿圆长健,小脚粗铁线。班白黄色真,此名金不换。”已经出现“小脚粗铁线”的审美畸变。
  元代杂剧中已经有了大量的“小脚”的现实描述,王实甫的《杂剧·崔莺莺待月西厢记》,
  也就是著名的西厢记中说道“休说那模样儿,则那一对小脚儿,价值百缢之金。”
  所以在两宋、元朝时期,禅族多盛行于舞女歌妓,以及上层贵妇之间,形成一种阶级和身份的象征。
  但到了明朝,社会各阶层的女子,不论贫富贵贱,都争相效法,这其中有上行下效的意思,毕竟贵族玩的把戏,会影响底层的百姓。
  另外还有传统的礼教对于女性的束缚,以及男性的审美趋势,还有婚姻的门槛等等原因,才使得裹足蔚然成风!
  毕竟,哪个男子不想娶个贵女?哪个女子不想嫁入豪门?因此在这样心理的驱使之下,裹足泛滥就不是问题了。
  所以在明朝的时候,“三寸金莲”顿成蔓延全国之风,成熟也成为“全民运动”!
  朱元璋说道,“既然他不喜欢缠足的女子,那就按他说的办吧。”
  “是,奴婢遵命。”
  朱允熥在这件事上并没有想太多,他只是在出宫的时候见过小脚的女子,在联想到后世看到的那些畸形脚掌,就不由得觉得难看。
  如果自己的枕边人有这样一双脚,那……可太吓人了!
  所以朱允熥只是单纯的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考量而已,可没有想到,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,却在大明引起了波折……
  ……
  冠礼,表示男子成年了,可以婚嫁,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,可以参加家族活动,代表家族承担责任。
  按照周礼,男子要到了二十岁才能口型行冠礼,
  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,多提早行礼,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,成王十五岁而冠。
  后世因时因地而有变化,民间自十五岁至二十岁举行,各地不一。
  按照仪礼·士冠礼记载:“诸侯十二而冠也。若天子,亦与诸侯同,十二而冠……”
 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卷八九:“[冠礼]是自家屋里的私事,有甚难行?关了门,将巾冠与子弟戴,有甚难?”
  所以百姓对于行冠礼,并没有一个非常严格的限制,朱允熥虽然没有二十岁,可也能够行冠礼了。
  冠礼在宗庙内举行,朱允熥要先卜筮吉日,
  然后在行冠礼之日身穿礼服,先加缁布冠,次授以皮弁,最后授以爵弁。
  每次加冠毕,皆由大宾对朱允熥读祝辞。
  如果是平常百姓行冠礼,会简单许多,可朱允熥是储君,这样的成年礼就显得格外隆重。
  步骤繁琐,礼仪繁多,不一而足。
  行过冠礼之后,朱元璋看着身穿礼服,头戴礼帽的皇太孙,眼圈不由得红了。
  拍着他的肩膀说道:“长大了,真是长大成人了!你长大了,皇爷爷也就放心了……”
  朱允熥道:“皇爷爷放心,孙儿一定秉承皇爷爷志向,不敢懈怠!”
  “好好好!有志气!”
  朱元璋也不知道是在夸自己,还是在夸太孙。
  拉着朱允熥的手,道,“走,我们去见见文武百官!”
  今日是皇太孙行冠礼的重要日子,百官早就在奉天殿恭恭敬敬的等候了。
  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!”
  “众卿平身!”
  朱元璋显得很高兴,坐在龙椅上说道:“今日是皇太孙行冠礼之日,咱心里高兴!庆童,宣读圣旨!”
  “奉天承运皇帝,诏曰:东宫太孙,诚孝储君,贤德仁慈,上承天命,下应人心……”
  在说了一大堆歌功颂德的空话套话之后,才宣读到重点:“今皇太孙已成人,当受朝廷重托,为君父分忧,署理朝政,受命监国,特立为监国太孙!”
  监国太孙!
  从今以后就要有太孙监国了?
  文武百官都觉得有些诧异。
  监国,通常是指皇帝外出时,由一重要人物,通常是由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,因此称为监国太子。
  如果君主未能亲政,由他人代理朝政,则成为摄政。
  故而《国语·晋语一》:“君行,太子居,以监国也;君行,太子从,以抚军也。”
  可现在皇帝并未离开皇宫,怎么就立皇太孙为监国太孙了?
  不过想想,众人也能明白朱元璋的一番良苦用心!
  监国通常都是指一段时间,等到皇帝回归的时候,监国的职责也自动解除,全力回归皇帝。
  可现在朱元璋明明在京城,却立了监国太孙,这就说明朱元璋在的时候他也能够行使军国大权!
  这可比一般的监国重要多了!
  “臣等恭贺皇太孙殿下,受命监国!”
  “众卿平身,以后还请众卿相助,以护大明。”
  说实话,朱允熥也没有想到朱元璋会来这么一招!这确实出乎他的意料。
  不过惊愕之后,却也坦然接受了。
  朱元璋指了指自己龙椅旁边之处的一个椅子,说道,“允熥,来这里坐。”
  “是,多谢皇祖父陛下!”
  朱允熥一步步走了上去,落座在椅子上,心情也隐隐有些激动,自己和龙椅离的这么近。
  朱元璋看着沉稳的皇孙,也不由得心情欢畅。
  从今以后,江山社稷有人,皇位传承有序,
  而且自己所选的这位皇太孙,继承人,无论文治还是武功都颇为出色,能够任人唯贤,
  各方各面处理的妥妥当当,既有恩情,又有头脑,还会权衡利弊,性格坚韧。
  在他的身上朱元璋似乎能够看到自己的风采,让他很是满意。
  晚上的时候,朱元璋在武英殿大摆宴席,赐宴群臣,与百官同庆。
  在宴席上众人推杯换盏,纷纷祝贺。
  他们当然不能去灌皇太孙酒水,再说了,一同进过几杯酒之后,朱允熥也就回去和朱元璋一同用饭了,他们也逮不到人。
  所以只好抓住和太孙关系亲近的人下手,于是大将军蓝玉,太孙的舅舅常升、常森,还有徐辉祖、齐泰、铁铉等人就遭了殃……
  等到徐辉祖乘坐马车回家的时候,还还是觉得有些头晕,脑袋也有些发紧。
  宴会上不仅仅是喝酒那么简单,文武百官也是借着喝酒与皇太孙亲近,那他们作为心腹,就必然要担负起替皇太孙招待的责任了。
  也就是徐辉祖平常为人严谨,不拘言笑,否则还真不容易脱身呢!
  他并没有直接回房休息,而是来到书房坐一坐,想着醒醒酒。
  徐妙锦此时推门而入,端了一碗醒酒汤过来说道:“兄长,这是醒酒汤你快喝了吧。”
  “妹妹有心了,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……”徐辉祖里面说的话,一边将醒酒汤喝下。
  徐妙锦没有回答,而是问道:“兄长平时不怎么饮酒的,今天怎么喝这么多?莫不是有什么开心事吗?”
  徐辉祖露出一抹舒心的笑容,说道:“今日是被人灌酒了……”
  “还有人灌兄长酒?”
  徐辉祖笑道:“今日皇太孙殿下行冠礼,受命监国,陛下设宴,酒多喝了一些……”
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