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李指挥使,丰收所需条件有哪些?”
“耕地、水、劳力、种子……”
李若涟脱口而出,只是回答了几句后便迟疑了:“阳光、耕具等等也算吧!”
“那是自然!”
宋应星点了点头:“在诸多的因素中最主要的就三点,耕地、劳力和水,我们先说说耕地,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汉中平原。
汉中平原西起勉县武侯镇,东至洋县龙亭镇,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,汉江上游,长约两百余里、中段最宽处五十余里,平均宽度在四十里左右,面积大约四万五千顷。
因为这里是李邦称汉王的地方,所以从那时起,这里便聚集了不少人,
而后刘备在这里称汉中王、诸葛亮北伐以这里为基地、唐德宗避难之处、宋将吴玠和吴璘兄弟镇守汉中,多次打退金军,阻止了金军入川,所以这里就一直都很繁华。
因为属于盆地,河水不冻,冬无积雪,霜害少,风力小,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,且盆地中河流塘库水域广阔,渔业发达,又有着‘国宝天府,鱼米之乡’的美称。
目前汉中平原现有平原耕地一百七十万亩,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一百五十万亩,产量占据了陕西水稻的八成左右。
另有低矮丘陵耕地一百五十万亩,梯田面积八十万亩,全部种植为小麦。
其余均为橘柑等其他作物,城固县的柑橘很是出名,大明柑橘分布北界就是城固县。”
“若是在平常时期,这些都不缺,但在连年大旱的陕西,最缺的就是水,
水是万物之源,生命之本,哪怕是耐旱的番薯、土豆、玉米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水分,
或许不用人为浇水,但雨水肯定是要的,可陕西这几年虽然也有降雨,但可以忽略不计了。
现在整个陕西都缺水,但汉中平原却是不算缺水,那条横穿了整个汉中平原的汉江能为汉中平原提供水源。
哪怕是如今的汉江水量比正常时期少了一半,但依旧能满足汉中平原所需,关键是我们怎么将汉江的水输送到汉中平原所有的田地里。”
“汉江沿途所过之处多峡谷,诸如河源到武侯镇段,河谷狭窄,北岸谷坡陡,龙亭铺到渭门段,峡谷两岸高山高出高出河床两三百米。
渭门到石泉段有诸多峡谷区、水急滩多,险峻程度比之龙亭铺有过之而无不及。
这种情况下,水如何运送到北岸的平原区就更难了。
但却是在汉中平原一段,就是武侯镇到龙亭铺一段,地势平坦、河水宽阔、水流平缓,虽然不能直接灌溉到汉中平原北面,
但我们可以采用水车接龙的方式,将汉江的水送到北面去。”
说到这里,宋应星朝着后方的下属招了招手,下属立刻送来一个箱子,宋应星从箱子中取出了一个个奇怪的木头制品。
诸如迷你版水车、带有小坑和小洞的木质高台、竹管等等。
宋应星一边摆弄着手中的各种制品,一边继续道:“具体的做法就是先将汉江的水抽到河岸附近的农田之中,
而后在农田那里修建一座高约五米带有水池的高台,然后顺着搭高台搭水桥,水桥就是水经过的桥梁。
这种水桥是用粗约半尺以上的中空毛竹连接而成,或者用木板做成围成,用麻神和棉线填缝后再涂上桐油。
水桥与高台相连,只要高台上的水池水到达了水桥与水池的连接处,水就能自然顺着水桥自然流下去。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,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